Magazine

杂志

《》

Q:您本人对“成长力”是怎么理解的?
        A:水涨船高,乘风破浪,我理解的成长力并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与收获。更多的感受是整个公司、公建团队以及大象工作室,是整个平台飞快的成长,波涛汹涌。我只是更为积极地踏上冲浪板随着浪潮一路前行,旅程或许参杂着运气、风险与技巧等因素,但我觉得首先是选择。这里充满了机会与资源,正如北京公司中庭的攀岩墙一般,你很容易看见下一个机会或者说是支点。也许暂时感觉很遥远,或是充满了风险,但是经过一次次简单的咬咬牙后,眼前的景色就相当不一样了。

        Q:一个个项目经历同时也是对人的一场场磨砺,经历了中国人寿、百度云计算中心等多个项目,您收获了怎样的成长感悟?
        A:这感觉是一层一层地剥开保护壳,破土而出,像树木一样不断成长的过程。
        回头看,刚从学校毕业时像是裹在保护壳中的种子,有理想,有冲动,没接触过现实的世界。非常幸运在刚到公司不久就加入了中国人寿项目的投标,并最终参与了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个项目中,外面有一把大伞,我不用接触业主,不涉及项目管理,上面有HENN和PA对方案和技术进行把控,是一个非常纯净的学习与吸收养分的环境。HENN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理念,更重要的是职业的工作态度与方法,各专业及其他合作方带我进入了在学校中未曾接触的领域,非常有趣。像种子突破了保护壳,接触到了土壤,求知若渴。从一开始没有任何经验到最后成为核心建筑数据中心单体的主要设计人,弄清楚了项目生产的流程以及数据中心类型的设计逻辑。项目完成后,是一种破土而出的清新感,看到了真实的建筑世界。
伴随清新感而来的是新世界的未知与挑战。后续的项目实践,开始要面对内部项目管理,与业主接触与沟通。陆续发现不足并改进,直到百度项目中标时感觉又来到一个新的高度与空间。复杂的内外多团队项目管理,项目的方案实现与把控,而且面临着第一个自己主创的项目将会落成时的那种兴奋与不安。于是……(中间省略一万字),百度项目落成了。理想化的设计与实际落成的建筑之间的对照非常奇妙,让人一会脊背发凉一会脊背发热。对建筑的理解又有了不同的看法,好像树木长出了森林,看到了海阔天空,下一步将是面临这广阔的天空中蕴藏着的未知与挑战。

        Q:从创作转向管理+创作,面临了怎样的挑战?
        A:从创作转向管理+创作,实际是方案创作与方案决定权的统一。相对于挑战,我感觉到的更多是机会。
        介入管理能更好地保证创作理念的实现。与业主直接沟通,了解需求,面对面介绍设计理念,并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或变更时能有效地把控设计方向。项目管理上,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内部团队的选择、工作量的拆分与安排、进度计划的调配,都能有效地根据方案的难点与亮点进行组织与分配,确保方案的完成度。
       同时,方案创作也能确保项目管理的准确性,避免项目管理与实际工程脱节。
        而由于目前还正处于从创作转向管理+创作的初期,多少还有些一把抓一肩扛的问题,因此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精力方面。如何在管理和创作之间再进行细分与分配,在有限的精力中抓大放小,有效取舍,让个人与团队结合得更高效,将是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Q:作为一名工作室的负责人,您对团队成员的职业发展有哪些提点?
        A:目前主要考虑的有三方面:
         1. 在扎实的创作经验与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转向管理+创作。
         2. 培养在某些领域的特长,形成核心竞争力。可以是建筑类型(如文化建筑、医院、产业建筑等),亦或者是建筑延伸(城市设计、构造细部、材料研究等)等等。
          3. 积极寻找并抓住机会。当已经有在泳池中不断折返的感觉,也许是时候望向大海了。如果不咬咬牙攀上一个台阶,可能会失去看到下个台阶的机会。

        Q:您是每年给自己一个目标,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您新一年的目标吗?
        A:两个目标,都与“大象”相关。
        一是感觉目前比较活跃的建筑师都是瘦子,希望身材上从大象变回猴子(已经是连续3年的目标,从未实现,从不妥协);
        二是希望在工作室管理和塑造上进行探索,把大象工作室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象,完成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最具成长力奖——洪志勇:Q——《新空间》,A——洪志勇)

        最具成长力奖提名
        陆敏博——苏州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所
        提名理由
         陆敏博是苏州市政最年轻的主任工程师,他勇于接受挑战,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凭借深厚扎实的专业素质、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善思勤学的优良品质,不仅成就了个人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天竹——青岛腾远总经办
        提名理由
        从一名普通的结构工程师成长为所长、质监部副主任、信息中心总监、总经理助理,10年的光阴,从技术到管理,他紧扣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公司共成长。他紧跟公司发展和变革的需要,用激情和渴望,不断提升、突破自己;用努力和智慧,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动力。

       刘云浪——高成结构顾问中心
       提名理由
       刘云浪在加入CCDI近4年的时间里,从普通设计师一步步成长为室主任,先后担任了海纳百川、东莞普联、长沙梅溪湖城市岛项目专业负责人,以高度敬业、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了部门同事及甲方的认可。

         田毅——医疗健康技术咨询中心
         提名理由
         他从把脉的医生跨界到医疗建筑领域,从只会医学语言到熟悉建筑语言,推动了医学与建筑设计的协同效果,帮助公司形成了在医疗业务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跨界人才的成长。